圈内都在说,华为的影响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,拥有了“点石成金”的能力。
在汽车界,赛力斯和问界的热度高,华为可谓是功不可没。但是大家想过没有,那些买赛力斯SF5、买问界M5的消费者,是冲着产品本身去的,还是冲着华为去的?
相信大家会更偏向于后者,即很多人买赛力斯和问界,实际是冲着华为去的。换言之,如果没有华为,这两款新车也许只能默默无闻。
毕竟在25-35万元的售价区间里,新能源车领域的精兵强将数不胜数,传统品牌和新势力都死死地咬住这块蛋糕。
当然,即便有华为,也需要赛力斯SF5、问界M5本身产品力不差才行,否则也只会是“扶不起的阿斗”。
近日,“问界M5换标华为”一事火了,但这是车主自己换标,严格来说是换尾标。
问界M5车尾有“金康赛力斯”字样,部分车主便把这几个字抠下来,换上了“HUAWEI”英文,个别车主甚至表示“换标后,一下子给车子注入了灵魂。”
既然说华为是灵魂,那是不是就暗示了问界M5只是一具躯壳?
我们知道,汽车尾标向来代表着车主的“心理活动”,此前的“华晨宝马”“北京奔驰”抠标就很常见,为的就是让爱车更神秘、更高级。这次问界M5车主的操作,足以体现出他们对华为的认可。
在购物网站上搜索“华为车标”,出来的商品并不少,其中有中文华为、英文华为,更有鸿蒙系统的LOGO,花样繁多。
某些商品的底下还有买家评论:贴上华为标果然高级了不少,就算和50万的合资车比也不虚!
50万的合资车?那岂不是包括BBA在内的一众豪华车型?看来在有些人眼里,华为已经是与高端挂钩了。
针对这事,只能说华为很开心,问界很受伤。
都说问界是华为的“亲儿子”,余承东更是多次为问界M5代言,前段时间,余承东开问界M5下赛道的那波营销,就在汽车界刷屏了。
虽说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不断深入,但从换华为标这事来看,只能说车主觉得问界车型的“含华为量”不够多,所以才手动操作了一番。
对于此事,小康股份董事长张正萍回应:产品好不好市场说了算,如果产品不行,贴谁的标都不会有人买!
这言论场长是赞同的,就像前文说的,如果华为带着的是一个猪队友,那么就算自己再强大,恐怕也激不起浪花。
针对张正萍的回应,网友们不依不饶:“这些我们都懂,即使赛力斯的车本身实力不错,可如果没有华为,你能卖出去几辆?”
数据显示,今年1-4月份,赛力斯累计销量为8483辆,同比增长1211%。
这个成绩单独看是不错的,但如果像余承东所说,华为一年要卖30万辆车,那么赛力斯这边的战斗力还远远不够。
要知道,蔚来、小鹏、理想2021年的累计销量均未突破10万辆,赛力斯明显还有一段荆棘路要走。
以售价为25.98-33.18万元的问界M5为例,就算有华为,它的压力也同样不小,同价位的小鹏P7、理想ONE、特斯拉Model 3/Model Y、比亚迪唐DM-i车型都很优秀,而且在口碑方面会更强。
大家想想,如果没有搭上华为这趟快车,赛力斯SF5、问界M5要被市场认可,需要多长时间?华为品牌效应的功劳,是不可磨灭的。
回想一下华为自己,其实华为手机也借过别人的品牌光环,没错就是徕卡。徕卡是站在相机界金字塔尖的品牌,影响力不言而喻。
有了徕卡的加持,华为手机不仅仅是影像能力提升了,手机整体的形象也更高端了、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大了。
但华为并没有沉迷在其它品牌的光环里,它明白自己强大才是真的强大。现在即便华为与徕卡分道扬镳了,相信大家也依旧会认可华为手机的影像能力。
回到问界M5车主换标的话题,你可能会说这些车主虚荣,但这也直接映射出了赛力斯、问界品牌力不足的问题。
因为在车型诞生之初,我们就能感觉到,赛力斯SF5、问界M5宣传的时候都拼命打出“华为”这张牌,巴不得一张海报上写满华为,有些不明所以的消费者,甚至以为这就是华为自己造的车。
这样换来的结果就是,华为的品牌影响力更强了,但赛力斯、问界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却很一般。
所以,除了华为提供的软件硬件之外,赛力斯车型、问界车型更得从其它方面去证明自己足够优秀,如动力系统调教、悬挂系统调教、人机工程学等方面,这样才能平息类似于“没有华为你啥也不是”的言论。
看到问界车主换华为标,场长也更加坚信当初的判断:如果有一天华为亲自造车,造车头正中央挂着HUAWEI标的车,肯掏腰包的人一定不会少。
只可惜华为志不在此,关于华为涉足汽车领域的野心,我们是知道的,它不在造车前线,却能影响前线,走技术供应商的路线,能让华为渗透更多汽车品牌,雨露均沾。
不过凡事无绝对,大家不要忘记,华为当初做通信业务的时候,也说过自己坚决不做手机业务,现在呢?如果不是受打压,华为手机只会让更多的国内外手机品牌害怕。
值得一提的是,相比于华为“帮助车企造好车”的方式,小米选择了自己直接造车,这十分让人期待,因为小米汽车有可能延续小米手机的风格,走性价比路线。
问界车主私自换华为标,也给自主品牌们提了个醒,一个好的品牌形象以及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真的很重要,而品牌力的背后,还需要无数个日夜的默默耕耘。